在中国画的悠久历史长河中,宋代画家李公麟的《五马图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永恒的艺术魅力。而方严老师关于这幅画的视频课,更是为我们深入了解《五马图》打开了一扇珍贵的大门,引领我们领略其背后深厚的艺术内涵与精湛技艺。

## 李公麟与《五马图》的传奇渊源
![{“type”:”load_by_key”,”key”:”banner_image_0″,”image_type”:”search”}]()
李公麟,这位北宋时期的绘画巨匠,以其卓越的白描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他的《五马图》堪称白描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。《五马图》描绘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,每匹马都由一名奚官牵引。这五匹马形态各异,或昂首嘶鸣,或低头沉思,或悠闲漫步,或静立凝望 ,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,跃然纸上。正如元代赵孟頫所评价:“五马何翩翩,潇洒秋风前”,生动地展现了这五匹马的灵动与潇洒。
《宋李公麟五马图卷》高28.0厘米,长257.2厘米,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。此图卷自绘制完成后,存世900余年,流传有序,原为清宫旧藏,于20世纪20年代流入日本,被私人收藏。2019年突然出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所举办的“书圣之后——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”特展中,再次惊艳世人。

## 白描技法:简洁线条勾勒出的丰富世界
方严老师在视频课中,首先深入介绍了白描的基本技法。白描,看似简单,仅用线条勾勒物象,但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学问。它需要画家通过线条的粗细、长短、曲直、疏密等变化,来表现出复杂的形态和质感。在《五马图》中,李公麟正是运用了这一技法,将马的肌肉、骨骼、毛发等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我们仿佛能透过线条,感受到马的力量与动态,甚至能感受到马的呼吸和心跳。比如马的轮廓线条,刚劲有力,展现出其矫健的体魄;而马的毛发线条,则细腻流畅,体现出毛发的柔软质感。这种通过线条来塑造物象的能力,正是白描技法的魅力所在。

## 《五马图》的精妙解析:每匹马都有独特故事
方严老师详细解析了《五马图》中每一匹马的特点。五匹马各具美名,依次为“风头骢”“锦膊骢”“好头赤”“照夜白”,第五匹马经考证可能为“满川花”。每匹马不仅外形不同,其性格和气质也通过画家的笔触得以展现。“风头骢”可能昂首挺胸,尽显高傲之态;“好头赤”或许步伐稳健,流露出沉稳之感。画家通过线条的变化,生动地表现出了马的不同姿态和神韵。同时,与马相伴的奚官也刻画得极为生动,前三人为西域装束,后两人为汉人,他们的神态、动作与马相互呼应,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。有的奚官小心翼翼地牵着缰绳,眼神专注,体现出对马的珍视;有的则昂首阔步,展现出自信的姿态。

## 临摹实践:传承古人艺术精神的重要途径
在视频课中,方严老师亲自示范,带领大家从整体到局部,一步步完成《五马图》的临摹。他强调,临摹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画作,更是对古人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传承。在临摹过程中,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公麟在创作时的心境,感受到他对线条的精准把握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。从起笔到收笔,每一笔的力度和节奏都至关重要。通过不断地临摹,我们可以逐渐掌握白描技法的精髓,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,同时也能更好地领悟中国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。

## 方严视频课的独特价值: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
方严老师的《五马图》视频课,既有深入的理论讲解,让我们了解白描技法的原理、《五马图》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,又有实际的临摹示范,让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、深入地学习和理解《五马图》。无论是对于专业的绘画学习者,还是对中国画感兴趣的爱好者来说,都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,让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,跨越时空的限制,近距离地感受宋代绘画大师李公麟的艺术魅力,学习到珍贵的绘画技艺和艺术理念。

通过方严老师的视频课,我们对李公麟的《五马图》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。从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,到白描技法的精妙运用,再到临摹实践带来的深刻感悟,都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画的博大精深。不知道你对这篇文章中哪个部分最感兴趣呢,是李公麟的传奇经历,还是白描技法的解析,欢迎和我分享。